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实时动态 > 简报
简报·第205期

【科技金融动态】

人工智能搅局,金融如何“生态化反”?

7月15日,网易未来科技峰会“AI+金融”专场在北京举行。这是年中首场对人工智能与金融结合的集中探讨。

此次圆桌讨论的主题为Openmind,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拥有技术的公司与拥有数据、场景等资源的公司,有什么样的合作机会,人工智能技术会给金融生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参与此次讨论的嘉宾既包括拥有海量数据的京东集团,拥有技术优势的传统巨头IBM,近年来新涌现出来的金融科技公司众安科技、同盾科技,以及新兴的科技金融公司天弘基金、宜信财富、玖富、铂诺,更有以技术见长的创业公司香港金融数据技术有限公司(FDT)、氪信、量子保、Linkface,也有关注人工智能与金融投资的投资机构腾飞资本。担任本场主持人的,是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

在当天的讨论中,参与讨论的嘉宾纷纷与台上其他嘉宾“结盟”,现场合纵连横,火花四射。

技术公司结盟数据和场景

IBM、众安科技、同盾科技、氪信、量子保是典型的以技术见长的公司。他们表示,希望与拥有场景和数据的公司结盟,巨头IBM也不例外。

在现场的公司中,IBM选择了与京东集团和众安科技合作。IBM的服务是面向企业的,与传统的大银行、保险公司、券商都在合作。不过,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认知与分析服务总监赖开文坦言,这些巨型机构的步子相对谨慎一些,会有很多顾虑。IBM希望与像众安科技这样轻资产的金融机构合作,因为这些机构的人力投入、资源网点都比较少,必须快速通过人工智能帮助他们弥补这种差距,从而实现快速追赶。这使得这些机构创新的力度和拥抱新技术的意愿和动力更加强大。同时,IBM也需要与京东这样的数据巨头合作,因为人工智能的养料是数据。

众安科技则选择与宜信合作,众安科技实验室总监纪其进解释,众安科技是科技公司,肯定希望有场景,这样能够对接服务。所有能够提供场景、面向C端的服务端都是众安科技的合作对象,比如宜信。

以反欺诈技术见长的同盾科技,总体思路是帮助各种业务做反欺诈和风险控制。同盾科技选择的合作伙伴有京东集团、众安科技、易到、量子保。一方面,与这些机构合作分享数据能力,一方面为这些机构的相关业务提供风险控制。

同是从事风险控制的氪信,路线与同盾科技有所不同。氪信选择了与玖富和京东合作。氪信副总裁高强解释:“氪信是通过与场景深度结合,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风控,像玖富和京东这样有场景有数据的公司,是我们好的合作伙伴。”

定位于保险科技平台的量子保则选择了同盾科技和众安科技作为合作伙伴。量子保创始人、CEO汤鹏解释,量子保一方面对接有场景的企业,另一方面对接几十家保险公司,可以成为一个平台。

AI时代,场景为王?

天弘基金智能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刘硕凌认为,京东在数据上提供的能力以后会是顶级金融机构的“标配”。此话正中京东下怀,京东集团副总裁、AI与大数据部负责人翁志坦言,在现场参与讨论的嘉宾中,很难选择一个两个来合作,因为觉得大家都是非常合适的合作伙伴。数据得需要用场景来验证,同时人工智能也需要有场景进行打磨和提升。

在AI时代,算法重要还是场景重要?玖富消费金融副总裁金增笑认为场景重要。因为技术需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调整。

他举了人脸识别的例子。国际上比较常用的人脸数据库是LFW,有些算法在这个数据库上的识别度已经高达99.7%,但这是学术上的一个概念。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的定义就变成了“在精细的、光线充足的、旋转角度不超过75度的,没有大面积遮挡的情况下的人脸识别度可能高达99.7%”。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比如信贷领域的远程身份核验,在自拍的时候后面还站着一个人,这种很可能就是中介,这很可能是骗贷,会加大贷款收回的风险。

同类公司也有合作空间

合作空间不仅仅存在于技术、场景、数据这三类公司之间,也存在于同类公司之间。

铂诺专注于权益类投资,铂诺挑选的合作伙伴是天弘基金。这其中的逻辑,铂诺创始人、董事长简毅解释,铂诺专注于权益类投资,在智能投研、股票投研分析方面有很多方面可以向天弘基金请教。

众安科技实验室总监纪其进认为,人工智能这个技术的面非常广。通常大家所知道的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只是人工智能的感知方面,还有推理、智能感知、学习等等,特别是把它放到场景里,沉下去之后会遇到更多问题。“所以我认为可能没有哪一家能够在技术端把这个事情全部吃下,在技术端相信有合作的机会。”纪其进解释。            Linkface不光做人脸识别,而是以计算机视觉见长。在挑选合作伙伴时,出人意料地,Linkface CTO黄贤俊提出,他们希望成为许多互补性技术的“友军”。他解释:“做技术各有专长,真正要解决金融场景下很多业务需求,需要除了视觉之外的其他技术,比如自然语言处理等。我认为我们都可以有很多结合的点,成为非常得力的友军。”

                               (消息来源:网易科技)

北京中关村银行正式开业,定位科技金融

7月16日,北京首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正式开业。中关村银行在今年6月获得北京银监会批复同意开业,是全国第13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 

根据各家上市公司公告内容,中关村银行注册资本约40亿元,发起股东共11家,多为注册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企业。用友网络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出资额为11.92亿元,占设立后银行股权的29.80%;碧水源、光线传媒和东方园林分别出资10.80亿元、3.96亿元和3.96亿元,位列第二和并列第三股东之位,持股比例为27%、9.9%和9.9%。其他股东还包括东华软件、华胜天成、东方雨虹、梅泰诺、鼎汉技术、旋极信息、恒泰艾普。 

据了解,大股东用友网络宣布转型后,核心业务围绕“软件”、“企业互联网服务”与“互联网金融”三大方面。在互金领域,用友网络布局了友金所和畅捷支付。 

中关村银行目前高管中,多人工作经历都与中关村有交集,董事长郭洪此前为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行长王萌、副行长暴冰都曾在北京银行任职。 

定位科技金融 

资料显示,中关村有将近2万家科技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的企业只有企业总数的20%-30%,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 

中关村银行董事长郭洪日前对媒体表示,“即便是在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关村,每年仍有2000亿元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是钱找企业,另一方面是企业找钱。这不是简单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等表象问题。而是缺乏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机制”。中关村银行的特色定位就是科技金融。 

服务创客、创投和创新型企业 

据了解,中关村有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308家上市公司、16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7家独角兽公司,以及4000余家瞪羚企业,占全国超过40%的天使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1/3的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都发生在中关村。 

中关村银行采用平台+用户的模式,将客户作为合作伙伴和用户,通过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和金融生态两个平台,实现投贷联动和资源配置。同时还将链接中关村中的三类重要群体: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孵化器和加速器、大企业的双创平台。中关村银行通过两类平台与三类群体合作,实现精准的合作伙伴获取、批量获客、批量放贷。 

做复合型银行 

据了解,中关村银行拟在银行体外,由各股东按照同等出资比例再成立一家投资公司,与中关村银行形成投贷联动共同体。 

董事长郭洪表示,中关村银行与其他银行和投资机构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伙伴关系,股东结构和业务模式都是开放、共享的,中关村银行不是全能型银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将成为兼具创投银行和智慧金融特点的复合型银行。 

据公开资料统计,在目前获批的17家民营银行中,以互联网、科技金融等为定位的民营银行共有8家,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四川新网银行定位于互联网银行,福建华通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定位科技金融,江苏苏宁银行是首家O2O银行,武汉众邦银行的定位是打造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银行,吉林亿联银行定位智能网络银行。 

自第二批民营银行开闸后,银监会已批筹12家,加上此前获批的5家试点民营银行,截至目前已经有17家民营银行获准筹建。,其中已经开业的有16家,尚未开业的只有辽宁振兴银行。据了解,振兴银行于2016年12月23日获得银监会批筹,目前正处在开业筹建期。

                   (消息来源:零壹财经)

产业创新动态(7月)

金融科技 潜在风险加剧 科技推动监管创新

当近年来华尔街金融大鳄们纷纷自封为“科技公司”之后,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在加速创新,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模式、流程、效率和监管方式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可能会放大金融系统的波动,或会造成金融风险的低估和错误的定价,增加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托监督管理部主任邓智毅在出席论坛期间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必然也会对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6月21日,在2017陆家嘴论坛“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协调与平衡”全体大会上,来自各监管当局和不同背景的金融创新机构的负责人就金融科技影响下的金融业和金融业态、监管应如何应对等问题发表看法。

创新和风险相伴而生

“科技在推动金融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核心力量和贡献主要是:提高效率、创造可能和实现公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监事会主席王和在论坛期间表示。

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目前网络资管规模超过2.7万亿,网络信贷余额超过1万亿。预计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核心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

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诸多潜在风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持续应用,互联网账户虚拟化、交易线上化、资金流转实时化、客户识别远程化等特性,使得金融科技实质上加速了业务的外溢风险。使得不同业务之间相互关联、渗透,金融风险更加错综复杂,传染性更强。

邓智毅表示,从机构层面来看,金融科技首先影响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其次增加了信息科技的操作风险,很可能造成金融风险的低估和错误的定价,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风险水平。

而从系统方面来说,邓智毅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除了会增加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还可能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加快风险传导的速度,使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更加趋同,从而放大金融市场波动。

以资管行业智能投顾为例,金融机构运用智能化系统为客户提供程序标准化资产管理建议的同时,如果采用相似的风险指标和交易策略,很可能在市场上导致更多的统买统卖,重涨重跌,这种现象同频共振就会成为一个系统性的风险。

在王和看来,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从数和道德两个层面入手,把风险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不仅要保证制度与技术的合规性,还要把合规文化植入到每个从业人员心中。

科技促进监管创新

在金融诈骗、反洗钱、网络安全事件等各类金融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金融监管也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从监管理论来看,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认为,金融监管体制必须能够实现安全与效率并重,既严格又富有弹性,能够有效平衡金融创新与安全风险防范。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丁连星也认为,金融监管目的之一就是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发挥金融创新活力,满足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丁连星表示,创新是必然的过程,应积极引入新的监管理念,在有限的范围和风险容忍度以及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为金融创新创造灵活空间。

“金融监管必然要走向一种基于科技的监管,用技术制衡技术,以技制技。”王和称。王和还提出,在这个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在强化监管方面,应该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区块链能够协调集体跟个体的关系,不可抵赖,不可篡改,为我们强化监管和实现科技监管提供了一个技术实现的手段。”

事实上,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监管科技也应运而生。德勤近日发布的一份《监管科技正在崛起》的报告显示,过去十年,监管变革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金融业整体发展格局,“监管科技”(Regtech)为监管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而监管合规的成本是推动监管科技发展的首要原因。

报告显示,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机构收取的监管费用在全球范围内共增长了492%,累计超过3000亿美元。以欧美为主体的大型银行所交罚款增加了45倍。“一方面说明监管的力度空前加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监管占用的监管资源越来越大。”邓智毅称。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旨在加强对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并首次明确提到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国内外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大对监管科技的应用探索。根据Federal financial Analystic预测,全球对监管、合规等金融科技需求在2020年将达到1187亿美元,监管科技有望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新蓝海。

然而,金融科技或是监管科技的发展同样会对监管带来挑战。邓智毅称,一方面是对于监管专业的能力形成挑战,增加了风险监测和管控的难度。监管者很可能很难快速配备相应专业的资源以及更新知识结构,识别潜在风险,从而影响监管有效性;另一方面是使监管体系和秩序发生根本变化,传统监管体系和秩序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体系,但是在金融科技发展到高度形态的时候,可以把一些智能合约内置到机器里面,一旦触发条件就进行自我纠错。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殷怡

2016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

6月9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2017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上发布了2016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正在优化升级。

国产机器人销售平稳增长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6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全年累计销售29144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16.8%,增速较上年提升。考虑到前期研发企业实现投产、新企业进入等因素,实际销量比上年增长30.9%。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个位数增长的背景下,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产业政策的支持,国产工业机器人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具体企业看,通过近年来的整合与发展,国内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态势愈发强劲,专业化分工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多关节机器人销量持续增长,占比显著提升

从机械结构看,2016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售加速,销量首次超过万台,为11756台,同比增长92.7%,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70%,占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40.4%,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坐标机器人仍是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第一的机型,2016年销售12830台,占机器人销售总量的比重为44%,比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占比回落。工厂用AGV机器人销量超过2100台,同比增长23.9%。并联机器人销售增长8%。而SCARA机器人和圆柱坐标机器人的销售则出现超过30%的下降。总体而言以多关节机器人为代表的6轴机器人占比的上升,表明国产机器人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正在有序推进。

装配与喷涂上釉机器人销售高速增长

从应用领域看,2016年搬运与上下料仍是国产机器人的首要应用领域,全年销售1.65万台,同比增长22%,占国产机器人销售总量的56.6%,比上年有所回落;焊接和钎焊机器人销售5100余台,同比增长36.3%;装配与拆卸机器人销售3700余台,在固定、压装机器人的带动下,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29%,在总销量中的比重也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表现抢眼。此外涂层与胶封机器人的销售也实现了32.9%的增长,特别是其中的喷漆上釉机器人销量增长了138%。而洁净室机器人和加工机器人的销售均出现了同比下降。

应用行业分布趋向多元化发展

从应用行业看,2016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服务的行业达到34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91个行业中类,服务行业继续扩大。从销量看,3C行业和电气设备行业销量均超过5000台,分列第一第二位,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电气设备行业在家电制造行业的带动下,同比大幅增长3倍有余。汽车行业在汽车零部件制造和车身制造的带动下,销量同比增长45.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陶瓷制品制造的带动下,销量同比增长125%;此外在家具、服装、烟草等消费品制造行业的机器人消费量均成倍增长,国产工业机器人在越来越广泛的行业中实现应用,成为2016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对拉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意义越来越明显。

来源: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网

国际科技成果要闻精选(7月)

压缩玻璃碳的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碳具有石墨、金刚石、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多种同素异形体,石墨在高压下可直接转变成超硬金刚石。对于这种高温高压截获的亚稳相,其晶体结构与初始前驱体结构、压力温度条件以及加载或卸载方式密切相关,为探索新奇碳材料提供了机会。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田永君教授、赵智胜教授等人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以玻璃碳为初始原料,利用高压配合较温和的温度条件合成了一种新型碳的同素异形体。其保留了玻璃碳的一些结构特征,故被命名为“压缩玻璃碳”。

    压缩玻璃碳是一种新型碳材料,具备石墨和金刚石的成键特征,是一种由sp2和sp3组成的混合杂化物,具有奇异的性能,密度和导电性与石墨相近。其压缩强度明显高于金属和陶瓷材料,其强度是碳纤维、聚晶金刚石、碳化硅和碳化硼陶瓷的2倍以上。其硬度与宝石相当,可刻划碳化硅单晶。其局部变形的压入弹性恢复率在70%以上,明显高于金属和陶瓷材料,甚至高于形状记忆合金和有机橡胶。压缩玻璃碳集轻质、超强、高硬、高弹和良好导电性于一身,在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确立了性能组合碳基块材路线图,相关成果于2017年6月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 

                                                来源:科技部 

俄罗斯研发出热电转换新材料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大学“莫斯科钢铁学院”能效中心研发出热电转换新型材料,由于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品质因数,可作航天器长期供电用电池。此项成果发表在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科学杂志上。

    在原理上,所研发的热电转换材料是由两类具有不同性能的原子组成,严格固定在晶体晶格节点上原子和自由震荡原子。其中,固定原子保证材料的高导电率,震荡原子与晶格之间的结合键能弱,具有散热性,可大大降低材料的导热性。在材料学上,所制备的材料为金属间化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化合物),其晶格结构上具有空穴,在不破坏晶格结构的前提下采用“做客”原子填充空穴,可获得不同材料之间的性能“搭配”。如果材料的导电性高,且导热性弱,材料的关键技术指标——热电品质因数(热电转换效果)则高。 

    莫斯科钢铁学院能效中心所选用的原料为方钴矿材料,其成分为锑与钴的金属间化合物(CoSb3),当表面温度差达到400-500℃时,所研发材料的品质因数最大,达到1.4(作为参考,已知的热电转换材料碲化铋,当温度差为100-150℃时其品质因子达到最大,为1.2)。

    为在锑-钴金属系中获得更高的品质因数,该中心尝试了多种技术方案,例如采用稀土元素(例如镱元素)作为杂质成分对材料进行杂化处理,及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进行合成,曾采用三种金属元素合成出品质因数为1.8的材料。另外,改变金属成分的配比及采用铟作为杂化成分,可在短时间内(不超过2分钟)合成出相应材料,再进行5小时退火后所获得材料得到的品质因数指标非常高。该技术方案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且其品质因数高(可达1.5),创造了以铟作为杂化成分的锑-钴金属系热电转换指标的记录。

    热能可直接转换成电能这种现象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托马斯•塞贝克于1821年发现的,但塞贝克效应至今未能得到工业化应用,科研人员一直试图研发热电直接转换材料,但所有的尝试均处于实验室阶段。

    热电转换材料在航天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以核裂变作为热源的热电转换装置安装在卡西尼号(Cassin)、新视野号(New Horizons)航天器及好奇号(Curiosity)火星探测器上。

                                                来源: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