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实时动态 > 简报
简报·第204期

【科技金融动态】

破解三农融资难 希望金融发力科技金融

    

从2004年至2017年,我国已连续13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虽然每年的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农村金融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和热度均毋容置疑。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要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文件中提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说明中央支持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发展农村金融中去。

希望金融作为A股农牧巨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逐步改变三农领域服务成本高、有效覆盖难和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难等核心难题,将金融服务范围扩展到三农领域的小微企业和农村欠发达地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和服务理念,真正关注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需求、偏好和金融行为,努力打通三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2017年6月15日,希望金融的累计交易额已经突破47亿元,资金全部用于服务三农实体经济。经过两年多的稳健发展,希望金融已经在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等多个省布局60余家分公司及业务中心,服务于当地县域及乡镇,单笔贷款仅在5万元左右,已成功助力数万个家庭脱贫致富。

    而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互联网金融的收益并不是来自于平台,而是平台背后所对接的优质资产。因此,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优质资产。新希望集团产业涉及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地产与基础设施、金融与投资四大领域。在海内外30个国家拥有分子公司超过600家,年销售收入突破9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上中小企业每年的资金需求高达数百亿规模。再加上三十余年的产业链大数据积累,希望金融优质项目的获取成本相对较低。 

由于依托新希望三十余年的农村市场积淀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希望金融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业产业链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农村消费金融和农业产业支付等四大业务方向。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希望金融不断优化供应链金融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高度共享和整合。

凭借供应链金融系统强大的开放性和技术性能,希望金融极大地改善了借款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业务效率。目前,在希望金融供应链金融系统中,借款用户可在注册完成后,一站式跑通融资借款全流程,线上实现借款、还款流程的双向激活。

   如今,依托供应链金融系统的支持,希望金融还可以高效、精准地分析借款用户的借款需求是否匹配其经营状况,最终实现快速放款。未来,希望金融的目标是,半小时内完成整个过程。这些信息技术不但扩大了希望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为希望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重要抓手。

随着“互联网+”概念与产业链的加速渗透,科技对传统金融的影响不仅仅是业务流程的效率提升,它意味着整个服务的渠道、模式发生彻底的改变。希望金融将继续深耕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促进金融与三农产业、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深度融合,与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形成协同支持三农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致力于破解农村中小企业及农户融资难的问题。

                                  (消息来源:华夏经纬网)

科技金融改变金融生态 

银行和科技公司都在做什么?

金融与科技日益密不可分,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近两年都在深入研究金融与科技的结合。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7科技金融发展论坛聚集来自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共建金融和科技融合的新生态。

浦发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薛建华认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科技,其认为金融领域的科技应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是已经成熟的可以大规模的运用的科技技术,比如人脸识别、互联网的APP等。“这些技术在金融日常业务中已经得到大量实践。这部分技术的关键是云化、去IOE化。这些技术的运用的特点是在成熟的运用环境中如何降低成本,所有这些应用,都应是在降低成本的考虑上来应用的”。

另一类是前端技术的应用。前端技术从研究到小范围的试点,再到走入实际的生产中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大数据,已经从研究,逐渐走入到运用阶段,不过目前仅在信贷领域应用较多,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再比如更前沿的区块链,主要还在理论研究阶段,真正运用到实际金融领域还需要时间。

对于未来,无论是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如果不拥抱科技,不把最前沿的技术和业务发展深度结合,可以说是没有前途的。

众安科技副总经理葛卫忠认为,科技金融离不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在降低人工成本、风险控制、精准营销等等方面取得较好收效。众安保险的体系相比传统金融体系,具有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的优势。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图像识别技术让手机碎屏险可以不需要人工干预来实时判别。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面,根据客户多维度的信息,构建客户、信用、风险模型的体系,形成众安X模型体系,进行信贷风控和保险反欺诈风控定价。区块链方面,在电子签约、智能合约方面已经实际应用了区块链技术。

上海华瑞银行互联网业务总部总监邝谧表示,华瑞银行定位是有银行牌照的FinTech公司。实际应用中最关注的是移动互联模式,筹建之初比较关注移动,最早开发了移动端,并发布STK,把金融服务更快融入到移动环节。

前沿技术方面,以跟踪技术发展为主,一个是创投的方式发展互联网创新项目,二是设立虚拟研究院,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等,实际落地是一些合作的方式,例如与微众银行合作跨境汇款支付业务等。

兴业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杨忠认为,科技金融改变金融生态,未来最优秀的银行,应该就是以科技为引领导向的银行。战略层面兴业银行专门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2002年开始提供云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向150家银行输出科技系统。也专门成立了兴业数金公司,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云服务。另外,智能投顾、风控方面都有落地产品。未来可以构建银行的金融生态圈,在圈内利用互联网、移动技术,包括大数据,区块链等进行整合和服务。

                                       (消息来源:新浪财经)

产业创新动态(6月)

我国北斗导航有了基准服务系统 将极大促进产业应用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正式启用,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实时亚米级的导航定位服务,以及面向专业用户提供实时厘米级和事后毫米级的服务,全面提升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北斗导航有了基准服务系统“要客观真实的反应空间位置,首先要有统一的起算依据,或者叫测绘基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统一的坐标系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介绍,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测绘技术已经不能适用于高新技术发展需要,传统测绘基准体系也存在服务能力弱且精度较低等不足。为此,2012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全面启动了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来全面提升现代测绘基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工程主要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管理服务系统等建设内容,构建了以高精度、三维、动态、陆海统一为特征的坐标系。以工程建设的基准站为主干,建成具备410座规模的国家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同时统筹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和地震、气象等部门建设的2300余座基准站资源,构建了2700座站点规模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成了1个国家数据中心和30个省级数据中心,共同组成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

速度快、精度高、范围广 ,全面提升导航服务能力。据了解,该系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导航定位系统。系统能够兼容北斗、GPS、格洛纳斯、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具备了覆盖全国的导航定位服务能力。李维森将其特点总结为:速度快、精度高、范围广。“这三大特点将带动其他应用领域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李维森举例说,速度快了之后,只要把仪器放到待定点的位置,就是能够快速实时获取其三维定位,作业的效率大幅提高,给工程建设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精度提高以后,导航定位的应用领域大大的扩展。“比如说经常提到的自动驾驶,如果没有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支持,自动驾驶就实现不了。”此外在交通运输、国土、水利各个领域,甚至于科研机构对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都有着迫切的需求。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司长白贵霞表示,全国卫星导航基准服务系统的应用,对推广北斗起到的意义重大。该系统实时亚米级,甚至厘米级的精度,实现了北斗的高精度服务能力,使得北斗的应用服务更加广泛。同时在终端服务方面,也带动了北斗产业发展,比如说促进北斗的芯片、天线等高端硬件的研发,以及手机车载导航、自动驾驶等的应用。将强化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统一监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需求的旺盛,很多行业部门和单位建设了大量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据2016年初统计,数量已经达到4729座。同时也暴露出了统筹规划不够,有效监管缺乏的问题。这些基准站如果使用不当,必将会带来地理信息的安全隐患。

对此问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强化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统一监管。新《测绘法》明确规定由测绘信息主管部门开展备案管理,建立统一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加强对基准站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规范和指导。

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开展了基准站调查和安全风险排查工作,制定印发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备案办法》和《关于规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据密级划分和管理的通知》,接下来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基准站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彻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并加强基准站动态监管,指导做好基准站备案工作,切实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来源:人民网 赵竹青

普华永道:2016年新能源汽车增长温和,市场同质化严重

5月16日,普华永道发布了《2016年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转折之年,经历过骗补风波等事件后,全年增长相对温和。政策调整后,新能源汽车将在2017年、2018年迎来更快增长。

报告还指出,国内各大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比重不断加大,行业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争夺激烈。目前,行业内多数车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并无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导致市场上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倾向于削价竞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增长51.7%和5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41.7万辆和40.9万辆,同比增长63.9%和6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9.9万辆和9.8万辆,同比增长15.7%和17.1%。

普华永道的上述报告表示,从全年发布的数据来看,纯电动汽车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产销的主力军,销量占全年销量比超过8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占比仅为19%。

不过,2016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转折之年,经历了车企骗补风波、三元锂电池暂停令、积分和碳配额制度、电池目录、生产资质、补贴将调整、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立项等重大事件。“受政策波动影响,2016年新能源汽车增长相对温和。”普华永道中国电力及公用事业主管合伙人王斌红判断,随着调整后的政策在2016年年底落地,后续放量时间不够,部分市场需求会压缩至2017年,今明两年将迎来更快增长。

2016年12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及发改委共同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确定自2017年1月1日起,调整完善推广应用补贴政策,落实推广应用主体责任,建立惩罚机制等。王斌红表示,此次政策调整略高于此前预期,调整后补贴方式更加合理,整体技术要求显著提高,监管体系更加健全。2017-2018年政策稳定,新能源汽车有望长期健康快速发展,顺利完成2020年累计产销500万辆目标。

普华永道报告指出,近两年来国内各大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比重不断加大,目前比亚迪、吉利汽车和北汽新能源销量位列前三甲。

“行业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争夺激烈。目前,行业内多数车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并无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导致市场上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倾向于削价竞销。”

报告指出,国家政策尤其是补贴政策的快速实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但市场并没有真实的需求呈现。随着补贴政策的持续退坡,市场将逐步回归常态,汽车的安全性和性价比将成为消费者最终的关注点,这就要求车企在技术上、生产工艺上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充电设施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发改委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截至2016年10月末,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达到10.7 万个,较上一年增长118%,加上私人充电桩,充电桩总数已经超过17万个。不过,即使将充电桩总数按照27.7万个来计算,目前的车桩比也在2 .7:1以 上。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曾表示,根据《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车桩比将接近1:1。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能源及公用事业战略咨询业务合伙人单小虎表示,随着更多长里程电动汽车产品推向市场,消费者将需要更多的高功率交、直流充电桩以满足未来5年的充电需求。与此同时,行业需进一步试点推动电动汽车和电网互动技术,提高电动汽车的电网友好性,降低对电网特别是小区配电网络的影响。

此外,报告还总结了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2016年的投资、并购及IPO情况。其中,全年共发生PE/VC投资案例108宗,披露投资总额达13.6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受到国内资本市场波动影响,2014年至2016年间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企业IPO的数量及融资金额均呈下降趋势。在2016年,上市企业仅为5家,其中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有4家,海外上市的仅有1家。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近三年来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并购市场有降温趋势,但平均并购金额却呈现了小幅上升趋势。2016年,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共发生123宗并购事件,披露并购金额为50.67亿美元,平均每宗并购金额为4806万美元。

王斌红认为,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国家指引提出绿色化战略,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此外,国家也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清洁能源及技术领域,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加强政府层面的投资和补助。在政策红利下,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的发展前景光明,投资活动活跃。

来源:腾讯科技 冯军

国际科技成果要闻精选(6月)

瑞士4D打印技术研发取得进展

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非常普及,而4D打印就是在三个维度的立体空间中进行的3D打印再增加一个时间维度,使打印的物体能够随时间的延续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发生外型和结构的变化,最终形成所需要的物体。4D打印技术属于世界最前沿,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科研团队在进行前瞻性研究,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工程设计与计算实验室发布消息称,依据他们提出的4D打印设计原理,可以精确的控制预先用3D打印技术在平面打印完成的物体的变形过程,最终获得预先设计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三维结构,这在世界上还属首次。

该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计算机模拟软件,其核心是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枢纽单元,它由一个固定(刚性)的部件和一个可移动(弹性)的部件构成,具有多种稳定状态。由这种枢纽单元可组合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并因为各个单元具有有限几种稳定状态,可根据预先设计的目标结构对其变形的过程进行精确的设计。科研人员已应用标准的3D打印设备在平面上一次打印出一个作为验证原理用的样品,其枢纽单元具有两种稳定的状态,其主体结构(固定部件)用塑性高聚物为材料,可移动部分用弹性高聚物为材料,对所获得的这种具有平面结构的样品用手工调整其枢纽单元的状态后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立体结构。科研人员称,正在对结构变形的过程设计适当的动力装置,如气压装置或者应用在不同湿度环境中具有膨胀性能的材料,完成结构的自动变形过程。

4D打印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用3D技术在平面上制作部件,到特定使用现场再使其展开成最终所需的结构和形状,技术简单、效率高,体积小便于运输。航空航天领域可能是4D打印最先得到应用的领域(这种原理在航天技术上已经有所应用,如航天领域的许多工具,在向空间发射运送阶段是处于紧凑状态,到达航天器后再展开投入使用),再如医疗领域的植入人体器官的各种支架等。

 来源:科技部 

泛欧投资者论坛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四大积极方向

由英国发起的一个泛欧投资者系列论坛聚焦第四次工业革命,倡导其未来发展的四大积极方向。

英国剑桥投资研究公司(CIR)计划在2017年举办多场第四次工业革命论坛(C4IR),邀请全欧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集中讨论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论坛主办者指出,将引导投资者重点关注当前智能、互联、自动化和新材料等领域的革命性浪潮,同时就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劳动力向有意义的工作转移、消除全球的绝对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污染四个方向凝聚共识,引导投资发挥积极的影响。

2月份举行的第一次论坛期间,与会各方关注到今后10年的数万亿美元的相关投资计划,将带动全球生产力在未来20年大幅增长。这期间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将实现在没有人工干预下的智能化生产,即自主决策的机器人的大量出现和应用。从现有数据来看,就全球每万名制造业工人中的机器人数量指标,韩国最高(500台),而制造业大国的印度则排名靠后(1台)。一些人认为,这种情况反映出低收入国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将处于不利地位,但也有与会人士表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创新浪潮将使很多人从乏味、单调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将使劳动力向更有意义的工作岗位转移,进而提升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催生更多的服务行业。

为了使第四次工业革命向未来积极的四大方向发展,论坛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同步发展的教育,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未来结构性的劳动力供给短缺问题,也会进一步加速全球减贫的步伐,为社会进步与稳定提供有力的支撑。

来源:科技部